好看的历史剧推荐

生活百科 2023-08-25 16:19生活小妙招www.zaoxiew.cn
       推荐一部比较符合正史的历史剧《开创盛世》一共44集,大概05年左右开播,是一部反映隋亡唐兴的历史大戏,鲍国安刻画的杨广固步自封、沈晓海扮演的李世民英气逼人、孙菲菲饰演的隋朝公主看透王朝兴亡、侯勇演魏征、张子健演李建成、刘文治演李渊、刘奕君饰演的佞臣都可圈可点。《开创盛世》通过“辉煌没落”、“王朝倾覆”、“平定天下”、“走向盛世”四个部分,展现了隋亡唐兴起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相比《隋唐演义》的戏说成份更具有可看性,具有传奇色彩。隋灭对于唐兴是有借鉴意义的,剧中李世民在治理国家时和群臣多次探讨借鉴前朝灭亡的教训,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也说明了贞观盛世的理念,使得该剧在思想上胜过其它历史剧,值得一看,不容错过。
我在撰写《大明王朝1566》的评论文章的时候,一位朋友曾经建议我将视角延长,如果有闲工夫,顺便聊聊中国大陆其它优秀的历史剧。这个想法我其实是有的,一来,出于爱好,我对国产剧的涉及主要集中的领域就是历史剧;二来,网络上对国产历史剧的科普和评论实际上远远不足,一方面,历史剧的受众人群,在年轻人中相对较窄;另一方面,它的节奏更为舒缓克制,而且往往以长剧集的形式出现,在热衷“快消”的今天,显然不如评论电影或季播剧有搞头。但碍于时间和精力,对于科普和评论其它大陆历史剧的工作,我迟迟没有起步。有鉴于此,我想先开一个名单——“我眼中的优秀历史剧”,既为了分享给对历史剧有兴趣的朋友作为参考,也为了提醒自己,日后若有评论和分析,大抵也是挑名单里的片子写。
注排名不分先后。
一.《大明王朝1566》
我推荐的,自然还是这部《大明王朝1566》。坊间有云“张黎出品,必属精品。”搭档对历史剧剧本创作驾轻就熟的刘和平老师,于是就有了06年的《大明王朝1566》。张刘二人在筹备这部剧时并不局限于简单地还原历史,他们希望通过适当的艺术处理,以两个主要事件(倒严和海瑞谏主),若干分支,勾勒出象征着中国两千年封建体制里百姓、君主、文官、宦官等群体的纷纷扰扰的绵绵画卷。政治斗争不过是《大明王朝1566》的表象,它聚焦的,还有一个集权社会下,改革的艰辛、人何以自处,以及理想与现实如何权衡等问题。尽管当初在宣传该剧时,剧作方突出“嘉靖与海瑞”为核心人物,但我更愿意将此剧视为一部群像剧。剧中的大部分角色你方唱罢我登场,却都能给予观众深刻的印象,都值得细细品味,比如杨金水、冯保、吕芳、胡宗宪、严嵩、徐阶、王用汲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此剧的画面设计和配乐选取,颇有向希腊大导演安哲罗普洛斯致敬的意味,无怪乎坊间议论,张黎是安哲的忠实粉丝。
二.《贞观之治》
在与同期的《贞观长歌》的比较中,更凸显出此剧的艺术品味和创作人员的用心程度。在服装、音乐、器皿、建筑风格等的考究上,堪称国剧良心。孟宪实和阿城联袂编剧,保证了剧本整体思路的严谨,和人物对白的专业性,从而较好地避免了“违和感”的出现。强夺兰亭序一段,颇显功力,让人潸然泪下。该剧的卡司也足够强大,马跃、苗圃、马少骅、金士杰等人彪戏令人目不暇接。顺便,这部剧的主题曲由张学友演唱,前奏的钢琴曲别出心裁,自白式的歌词坦然豪迈,值得单曲循环。美中不足的是,该剧的武戏质量稍逊于文戏。
三.《雍正王朝》
刘和平编剧的另一力作,导演胡玫仅凭此剧便可在中国历史剧的记录史刻下自己的名字。该剧以二月河的原著小说为基础,删减枝节,突出改革情节,在“九龙夺嫡”、“山西诺敏案”、“科场舞弊案”、“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章节中,树立起一个锐意改革又步履维艰、果敢坚毅又阴鸷雄猜的明君形象。整部剧格局恢弘,一如刘欢演唱的主题曲般富有张力。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雨露等人贡献了精彩绝伦的表演,对白戏水平之高,可比《大明王朝1566》。要从影视戏剧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生态,不妨从此剧入手。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政治宣传等因素,该剧对于善恶的区分还是较为明显,雍正帝的塑造上免不了有脸谱化的痕迹。
四.《走向共和》
又是张黎的作品,新历史主义代表剧。这部剧将视角聚焦于清末民初激流涌荡的历史,从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一直到孙文发动二次革命。它刻意摆脱了建国后主流的历史叙述角度,将每一个阶级的人物还原到人的本位,以至于我们在整部剧中几乎找不到一个“伟光正”的人物,即便是具有理想气息的改革者、革命者,也有自己的不堪;即便是看起来冥顽不灵的守旧分子,也有自己忧愤的一面。该剧的台词和许多桥段都颇值得细细咀嚼,比如李鸿章在谈判桌与伊藤博文的论辩、慈禧宣布向八国联军开战、革命失败后孙文与黄兴的分歧等。不过,令人颇感遗憾的是,该剧的剧本质量以“李鸿章去世”、“慈禧去世”为两个节点,有两次明显的下滑。
五.《汉武大帝》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又一部聚焦统治者生平,展现恢弘气象的历史剧。别出心裁之处在于它的叙事是从汉景帝执政初期开始的,以此为铺垫,来说明汉武帝继位时的棋局大势。,该剧在塑造汉武帝这一形象上也并未脸谱化地歌颂,剧集涉及了汉武帝后期的穷兵黩武以及喜怒无常,令汉武帝这一形象更为丰满。陈宝国在此剧中的表演堪称教科书式,一个与嘉靖帝颇为悬殊的皇帝形象,被他拿捏地恰当好处。焦晃在此剧的表演(汉景帝)也令人拍案。这是一部表演、考究优于剧本的剧作,对表演和西汉服饰、器具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六.《东周列国•春秋篇》
即便是狗尾续貂的战国篇,在今天依然碾压大半国产剧作,就足可见《东周列国•春秋篇》的成色。尽管画面在今天看来颇显粗糙,但其严谨性即便在优秀历史剧中也可称数一数二。这部颇有科普性质的历史剧,娓娓道来一个个春秋时期的典故及成语故事,如烽火戏诸侯、黄泉认母、管鲍之交、唇亡齿寒、赵氏孤儿、一鸣惊人、卧薪尝胆、孔夫子高山仰止、伍子胥过昭关等,密而不乱、狞厉凝重。
,这部剧深究起来,也不是毫无错误。比如扁鹊见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故事在本片里主角却变成了齐桓公。不过瑕不掩瑜,这部“朴实”的历史剧依然值得后生翻看。,此剧的尺度在今天看来也是颇难想象的,毕竟九十年代...
七.《天下粮仓》
刘统勋“粥场的米不够,饿死百姓,粥场官员按律当斩。”
粥场官员“能不能先让我再见见老娘?”
刘统勋“恐怕来不及了。”
粥场官员“不,我母亲就在这粥场里。”
粥场官员沈石,临死咬下自己的肉,给同为饥民的老母亲果腹,母亲随后插筷自尽。
这一段出现在电视剧《天下粮仓》的第一集——彼时正是乾隆元年,封建王朝的一个盛世。看样子,经过雍正的励精图治,应当是清平年代了吧。但导演吴子牛、编剧高锋却很有胆识地选择这一时期,呈现惨淡的“千里饿殍”,以近乎阴郁的色调、沧桑的镜头感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官场悲剧编织出封建王朝人治理念下的浮世绘。
《天下粮仓》有太多太多,这样看似矛盾又现实地冷酷的桥段——杜志国饰演的卢焯,"茧手为官"。身为浙江巡抚,他与百姓一同吃着掺着河泥做成的干粮,并亲自领人打井,打下的每口井,他都要亲自轮锹舞镐挖出十筐土,两手磨出累累的茧子。这是一方好官吧?却为了自己的盲女儿卢蝉儿能安稳度日,向商人借出一万二千两纹银而犯了索贿罪,按律斩首;米汝成够谨小慎微吧?管理大清粮仓二十余年,生活清贫,二品京官贴身衣服居然多处缝着补丁。可此人却是“空心粮仓”的一手缔造者!米汝成的棺材里,不是他的尸体,而是满满的“不义之财”。他的所作所为,为的是儿子米河有朝一日揭发他而谋取仕途上的巨大回馈!还有“阴兵借粮”的清河知县李忠,不惜违反大清律私自开仓救民的官粮。李忠与手下被斩首于河畔,纸钱纷扬洒落如雪飞。
《天下粮仓》一如吴子牛的电影《晚钟》、《南京大屠杀》,雄浑厚重,它饱满的情绪,和直面封建盛世惨淡面的勇气令观者肃然。
八.《大明宫词》
一部颇为另类的历史剧,莎士比亚的画风,难能可贵将主要视角从男性转移到女性。李少红如何反映从武则天到李隆基,这段唐中期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的过渡时期呢?以太平公主作为第一视角,实在别出心裁。这是一部“美丽”的电视剧,爱情与权力是它无法割舍的主题,人们为之欢欣为之辛酸。武莜嗣对太平公主说“你无法理解这对我有多么的不真实,像一个梦。” 可这个不真实的梦却又多么凄婉动人,直刺人心,一如《大明宫词》。
附一段台词
一连数月的大雨将大明宫浸泡得仿佛失去了根基,甚至连人们的表情也因为多日未见阳光而日显苍凉伤感。绵绵细雨周密而仔细地覆盖住这座精致皇家小院中的每一个角落,通往禁闭着房门的主厅的砖红通道两侧,两排卫士纵向一字排开,雨水沿着他们铁灰色的冰冷头盔亮晶晶地滑下。透过雨雾,檐下横向站着一队神色黯淡的侍从,瞪着空洞木然的眼睛懒懒地注视着眼前铺天盖地的雨雾。风悄悄地鼓动着他们轻盈的麻制官服,于是,那瑟瑟抖动的宽大衣袖,就成为了此时死气沉沉的潮湿空气中惟一的一线自由。
九.《北平无战事》
刘和平沉潜之作,不负众望。国共两党纷争的大背景下,聚焦表面平静却暗涌横流的北平城。刘和平的剧本对话向来出彩,细节埋得很实,节奏不紧不慢,故而以它的剧本为基础的剧作文戏明显多于武戏(《北平无战事》几乎无武戏),充满语言智慧和话语艺术,常给人格调一新之感。《北平无战事》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刻画在刘和平的作品中相对中规中矩,但单拎出来已足够技压群雄。且此剧的画面颇有电影的质感,考究也下了大功夫(参照剧中人物播放的音乐、宅邸里的摆设),缺憾是对女性的刻画稍显平庸。
十.《大宋提刑官》
《大宋提刑官》的深度和内涵已经足以让它不仅是一部刑侦剧。它不执迷于案件诡计的设计,而意在通过宋慈这一人物在各大案件中的心理历程,探讨皇权体制下伸张公道的艰难和法治的无果。就如剧中人物刁光斗所说,这大宋的法,说到底就是皇家的法。当结尾宋慈提供的八大口箱子被一场大火付之一炬,宋慈的神情令人难以忘怀。在提倡依法治国的今天,这部传记式的刑侦历史剧具有警醒意义。
附《大宋提刑官》片尾曲
千古悠悠
有多少 冤魂嗟叹
空怅望 人寰无限
丛生哀怨
泣血蝇虫笑苍天
孤帆叠影缩白链
残月升 骤起烈烈风
尽吹散
尽吹散
尽吹散
滂沱雨 无底涧
涉激流 登彼岸
奋力拨云间 消得雾患
社稷安抚臣子心
长驱鬼魅不休战
看斜阳 照大地阡陌
从头转
十一.《人间正道是沧桑》
《走向共和》没有拯救中国,历史走向《人间正道是沧桑》。张黎的剧常常流露出一份历史关怀和对大时代下的个人命运的悲悯,这使《人间正道是沧桑》蕴含有温情的底色。这部历史剧面对的时代不可谓不大,从北伐战争一直到解放前夕,党派林立,矛盾丛生。与《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张黎在大历史中所选取的主角,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虚构的杨家兄弟妹。张黎展现了自己对历史剧高超的驾驭能力,群像纷繁而不乱,情节紧凑而连贯。作为一部涉及国共斗争的剧作,《人间正道是沧桑》没有走入意识形态的窠臼,而是跳脱出阶级、党派、传统历史叙事的束缚,力图探讨一种超越意识形态和党派对立的理念,是为“正道”。这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是一种身系家庭伦常和友谊的处世之道。
十二.《大宅门》
“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大宅门》里有一股北京味儿,北京“宅门儿”的味道。赵季平老师的配乐亦颇有京韵。这部剧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兴衰,观众也从这兴衰中体会时代更迭的苍凉。令人感动的是,大宅门里的人尽管平日里多有纷争、龃龉,但关键时刻却有一份顶天立地的气魄。就像导演郭宝昌说的“他们辉煌,他们龌龊,他们顶天立地,他们卑怯猥琐,他们敢爱敢恨,他们懦弱无情,我分不清他们是好人、坏人,可这样的一群人,魂牵梦绕地跟随着我,使我骚动,使我不安,我写出来了,拍出来了,我松了一口气,死亦瞑目了。”
这是一部扎实的剧作,剧本、表演、立意、配乐都属上乘,白景琦、白文氏、三爷、杨九红等,这些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必将会被后来的人们一次又一次提起。顺便,这可能是龙套最有含金量的一部历史剧,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何群、于荣光、申军谊、赵奎娥、姜文、宁静、侯咏、李雪健,韩影等,都在《大宅门》露过脸。
十三.《彭德怀元帅》
如果没有37到46这十集,这可能只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主旋律电视剧,但十集的存在,体现了创作者们的反省意识和破冰的勇气。一次次运动、一桩桩惨剧,触目惊心。四十集彭德怀面对毛泽东的半晌不语,以及彭德怀与妻子的“分梨”,都颇见表演功力。在主旋律历史剧中,《彭德怀云帅》堪称优秀。
十四.《贺兰雪》
上世纪九十年代,陈家林还没有遇到朱苏进,他的历史剧仍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1995年的《贺兰雪》就是其中之一。这部历史剧讲述的历史颇为冷门,有关西夏建国。巫刚饰演的元昊及李建群饰演的黑云给予了当时的观众深刻的印象。《贺兰雪》的人物多面立体,情节富有张力,它是一部弥漫着血腥与战火的杀戮史,亦是一个美艳而坚韧的女人的瑰丽史诗。
十五.《唐明皇》
陈家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又一力作。《唐明皇》的剧情并无大创新之处,中规中矩,主要讲述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它利用影视还原盛唐文化艺术的努力在今天看来殊为难得。有心的网友曾经指出,全剧展现了胡旋舞、霓裳羽衣曲、公孙大娘的剑器舞、踏歌舞、龟兹舞、敕勒歌、绿腰舞、琵琶舞、清平调、如意娘舞、天可汗舞、天竺舞、渭城舞等20余种经典舞蹈;坦胸的襦裙、轻薄透明的丝绸大袖衫、剑袖、胡服、舞裙等盛唐衣着;高髻、牡丹、翠翘金雀玉搔头等头饰;马球、斗鸡、拔河、茶道、插花等娱乐方式;甚至花钿、画眉、小唇、鹅黄、酒晕妆等化妆形式也有所涉及。对盛唐颇有情怀的读者可以一看。
十六.《武则天》
依然是陈家林的作品,以武则天时期为题材的电视剧不胜枚举,1995年的这一部是同类型中的佼佼者。刘晓庆、陈宝国、鲍国安、李建群等的卡司,保证了此剧的表演水准。陈家林较好地把控了全剧的脉络。可惜模式仍然是传统帝王将相叙事的一套,创新性相对欠缺。
十七.《孔子》
王绘春老师不只能演庞太师、八爷、长孙无忌这样的权臣王爷,演大思想家也毫不含糊,孔子这一角色堪称王绘春演艺生涯的一大代表作。山东电视台当年拍摄了不少优良影视作品,这一部《孔子》位列其中。该剧厚实严谨,还原了不少春秋时期礼仪和生活的细节。可惜它较为舒缓的节奏,注定让它在传播度上大打折扣。
十八.《卧薪尝胆》
06年的一部历史剧,从片名即可看出,讲述的是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这部历史剧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文戏明显胜过武戏,情节逻辑性稍欠,但人物塑造上完成了功课。陈道明、左小青、王冰等撑起了表演。总体而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十九.《北洋水师》
这部历史剧的阵容保证了剧作的下限不会低——明治天皇-张光北、邓世昌-陈宝国、伊东佑亨-陈道明、光绪皇帝-胡亚捷(便衣警察)、刘步蟾-赵军、丁汝昌-滕汝俊、林小姐-陈炜(张光北妻子)、坪井航三-李海滨、木头-袁苑、萨镇冰-王志飞、葛优、林泰曾-李大光,导演兼编剧冯小宁还导演过《战争子午线》、《紫日》、《红河谷》。不过,由于这是一部科普类型的历史剧,四平八稳,内涵和结构上,也没有太多惊艳之处。
二十.《大秦帝国之纵横》
由孙皓辉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大秦帝国》系列的第二部,主要讲述了秦惠文王时期富强的秦国稳定和发展的历程,并且聚焦了当时东方六国的基本形势。主要人物的选角基本妥当,台词凝练有古韵,节奏不紧不慢。考究上也下了一番功夫,比如服饰设计上,展现了战国时期秦人的风采,体现了秦人质朴、坚毅、威严的性格特征。,该剧在纹饰图案、建筑风格、青铜器展示等也较为严谨。不过,氛围营造、叙事张力上稍有欠缺。
二十一.《秦始皇》
阎建钢尽管难以奉献出一部现象级的力作,但其作品的下限往往还能守住。从严谨的角度而言,《秦始皇》在塑造角色上对于始皇帝嬴政和公子扶苏等人的美化、在坑儒、扶苏之死、始皇身世等细节上的处理等都值得商榷。,统一六国后的叙事张力和矛盾处理较之前面也略有逊色。但在整体氛围的营造、主要任务的把握和故事结构上,《秦始皇》还是保留住了水准。
二十二.《江山风雨情》
陈家林担任导演,李强、陈道明、唐国强、刘威、王刚、鲍国安、李建群、陈宝国、王绘春等戏骨云集的卡司,加上明末清初的大历史氛围,让本剧本可能成为一部现象级历史剧,只可惜,编剧朱苏进再度发挥出正常水准,将一盘好菜炒糊。不过,客观而言,该剧的表演水准和氛围营造也不可抹杀。
二十三.《长征》
主旋律历史剧的扛把子之作,在可以发挥的领域里做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以传统的伦理道德和集体英雄主义的视角,影像化共产党人在那个年代史诗般的历程。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刘劲饰演的周恩来等,由于特型演员的经验,早已驾轻就熟。而陈道明对蒋介石的诠释,亦颇有特色。全片尽管没有跳脱出传统主旋律历史剧的框架,出于政治等因素,对于人物刻画和事件呈现也必然有所缺憾,但其大气磅礴的基调,相对上乘的表演已足够让其不只是一部昙花一现的主旋律剧作。
二十四.《孙子兵法》
鲍国安、孙彦军、陆树铭,老三国不少熟面孔出现在该剧中,共同演绎孙武为将三十年间坎坷而辉煌的政治军事生涯(尽管正史中孙武的很多事迹都有存疑)。此剧挟老三国之余威,尽管艺术创新性和剧情张力上不及老三国,但扎实的制作还是足以让它进入名单。
二十五.《大清盐商》
盛和煜担任总策划,张黎监制,南柯编剧,故而该剧的节奏、演员班底,包括配音,都有张黎导演的历史剧的痕迹。这是一部渐入佳境的剧作,它以朝廷和盐商的矛盾为引子,一本账本为线索,铺陈开种种矛盾。该剧剧本扎实,镜头艺术精妙,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颇有心得,确是一部良心之作。
二十六.《四十九日•祭》
我们的老面孔张黎又出现了。黄志忠、吕中等也是张黎剧中的老熟人,而张嘉译、文章、小宋佳在黎叔最近的剧作《少帅》也有出演。黎叔的剧作优点就不多说了,他的节奏和习惯,只要看进去一部,对于其它作品也能很快熟悉(个人特色太鲜明)。不过有一说一,该剧的总体水准在黎叔的作品中只能算中规中矩,演员的表演水准、故事的内涵、配音的运用等,都较《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有所差距。
二十七.《末代皇帝》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虽然艺术水准不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同名电影,但在同题材的历史剧中也算交足功课。该剧存在少数语言、称谓、制度等方面的失误,但总体的把握较为符合历史的真实,“登极”时太和殿门前的“九龙曲柄盖”并拢变为张开的特写、大婚后淑妃朝贺皇后的“六肃、三拜”礼,以及太监所用服饰等都可见剧组用心程度。
二十八.《汉武帝》
       又是一部陈家林导演在九十年代拍摄的历史剧。自然优点和缺点都有陈家林个人的烙印。演员、氛围、舆服、歌舞等颇显功力,故事性点到为止,中规中矩。

Copyright@2015-2025 早泄网 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