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不想全球暖化

健康奇闻 2023-12-05 19:49健康奇闻www.zaoxiew.cn
        截止7月22日,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菲尼克斯的高温持续时间不断打破纪录,最高温度已经连续23天超过43摄氏度,至少18人因高温相关疾病死亡。事实上,在过去1周之内,至少1/3的美国人生活在高于预警之中。
高温不仅在北美肆虐,也影响着全球其他地区。7月16日,新疆吐鲁番地区自动气象站记录的最高气温达到52.2摄氏度。甚至不需要气象学家和媒体提醒,民众凭借最朴素的感觉,也知道全球变暖正使全球人民备受煎熬。
,有诺奖得主和反气候变化组织却声称这些都是假的。
7月14日,以发布伪科学新闻著称的新闻网站Slaynews发布消息,诺奖得主约翰•克劳泽(John Clauser)公开反对气候变化。约翰•克劳泽是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共同获得者,还曾荣获过2010年沃尔夫物理学奖,是量子力学领域的权威,,这样一个顶级学者,却在气候变化方面公开表示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危机完全是胡说八道,是一个由大规模的伪科学驱动的骗局,是威胁世界经济和数十亿人福祉,是危险的科学腐败。
实际上,约翰•克劳泽不是第一个反对全球变暖的诺奖得主,在气候变化领域,更为知名的诺奖得主是伊瓦尔•贾埃弗(Ivar Giaever,1973年因为“发现半导体和超导体的隧道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奥巴马还在做总统的时期就公开反全球变暖科学。
公众感觉到的热都是虚假的!你信不信?
病得不轻
诺奖得主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表奇奇怪怪和明显伪科学的言论,确实令人错愕。,这种现象却并非约翰•克劳泽和伊瓦尔•贾埃弗独有,在其他领域也经常出现,以至于心理学家发明出一个词来描述“诺贝尔病”(”Nobel disease” 或 “Nobelitis”)。
Diamandis, E. P., 2013: Nobelitis: a mon disease among Nobel laureates?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CCLM),51, 1573-1574, doi: doi:10.1515/lm-2013-0273.
2022年10月16日,知识分子公众号发表了翟立建的文章“有了诺奖的命,却也得了诺奖的病”,文章列举出了不少诺奖得主怪诞不经的行为。
瞿立建,公众号知识分子有了诺奖的命,却也得了诺奖的病
例如不少诺奖得主相信通灵和超自然现象,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皮埃尔•居里,即居里夫人的丈夫,他认为磁性是一种超自然现象,并参加降神会,以期望能和死人的灵魂进行交流。1904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得主瑞利男爵相信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热衷于轮回、传心术、灵魂学等,并担任超心理研究会会长。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不仅研究超心理学,还完成一部“学术”著作。
有些诺奖得主宣扬种族灭绝,例如,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菲利普•冯•莱纳德是希特勒的拥趸,领导“雅利安物理学”,宣扬希特勒的种族主义和排犹主义理论。19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亚历克西•卡雷尔支持纳粹种族主义理论,主张通过非自然或人为手段来改进国民遗传基因。19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夏尔•罗贝尔•里歇相信灵魂附体,并担任法国伪科学组织——国际灵而上学学会(Institut Métapsychique International)名誉会长和会长,倡导优生,主张将智力残疾者绝育。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廉•肖克利认为应该给黑人钱,奖励他们绝育,作为“高质量人类”,身体力行为为精种选择库(主要招募诺贝尔奖得主)捐精。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詹姆斯•杜威•沃森是大名鼎鼎的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他除了公开鄙视黑人以外,还鄙视“丑人”,认为“相貌不佳的女性”和“愚笨的人”应该接受基因工程治疗。在学术报告中沃森甚至还提出论断日光浴能提高性冲动,英国人因气候阴冷而性冷淡,穆斯林女人黑纱罩体会导致性压抑。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吕克•蒙塔尼耶声称细菌和病毒DNA的水溶液可以辐射电磁波。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自闭症、多发性硬化等,都是病毒或细菌的DNA辐射电磁波导致的。除此之外,蒙塔尼耶还参加狂热的抵制疫苗运动,认为疫苗会导致自闭症,尽管这个观点早已大量被临床研究所否定。
这样的例子很多,具体可以参照上面提到的文章(“有了诺奖的命,却也得了诺奖的病”),如此多的“聪明绝顶”的人却做出“愚蠢至极”的事情,说明在专业之外,哪怕诺奖得主也不会比普通人高明多少
诺奖得主自带光环效应,一方面会轻挑地无视专业领域的相反证据,一心维护自己的怪诞观点,而另一方面,诺奖的光环对粉丝有着巨大的炫目效应,粉丝盲目的恭听与附和,让他们进一步膨胀并扭曲自我认知。
了,这样的效应不光出在诺奖得主上,也出现在其他“高级别”学者、官员、成功人士身上,越成功越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在各种自己的不熟悉的领域发表“真知灼见”。当年笔者觉得香港某知名经济学家在电视和网络上的演讲很有见解,在经济领域掀起一股“旋风”,而当有一天他讲到了气候变化,引用了早已经被证伪的反气候变化言论,笔者才认识到,这位学者的治学态度并不严谨,果然后来他跌落神坛……
认真你就输了
量子力学大咖讨论全球变暖,乍看起来是一位学者对学科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警示,对伪科学做出的猛烈批判,对科学腐败的无情揭露,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专业不对口。像是让一位顶级的牙医大夫指导心脏手术,让肖邦来画蒙娜丽莎,让全红婵来打乒乓球,让郭德纲来指导量子力学,纯粹专业不对口。
约翰•克劳泽从2023年5月开始加入二氧化碳联盟(CO2 Coalition)的董事会,该组织成立于2015年,前身是乔治•马歇尔研究所,马歇尔研究所首席执行官、美国石油研究所前首席执行官威廉•奥基夫继续担任二氧化碳联盟的首席执行官。二氧化碳联盟以反气候科学为使命,不断强调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好处。在2023年国家科学教学协会年度大会上,该联盟设置展位,向公众分发儿童漫画书,讲授二氧化碳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闭口不提二氧化碳增多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由此被大会驱逐出会场。而在2017年5月8日,该组织和40多个反气候变化组织,共同给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写信,感谢(督促)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的竞选承诺,特朗普于2017年6月1日退出了《巴黎协定》。
看得出来,约翰•克劳泽加入知名的反气候变化组织,反气候变化组织的目的就是通过传播各种伪科学的观点,尤其是由知名科学家来发表伪科学观点,混淆公众的认知,把水搅浑。
笔者对相关的反气候变化的观点进行了,发现这么多年来由这些组织和个人提出的反对气候变化的观点和“事实”多达200多个,包括约翰•克劳泽的观点也在那200多个之列。这些观点在全球各个媒体广为流传,从各个角落侵蚀公众和媒体的科学认识,很多人以为自己是在“独立思考”,殊不知,那些反气候变化的言论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们。具体的200多个观点可参考本公号文章“三十年气候战争的终结”。
袁岚峰,公众号科学有温度三十年气候战争的终结 | 魏科
在传播伪科学观点方面,反气候变化组织花活非常多,也很精彩,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专业的,他们利用学者对付学者,从而使得伪科学的观点成功地入侵全球认知,尤其是影响气候研究领域以外的学者。所以,对待这些观点,认真你就输了,这是他们正好期望的效果。在过去30年,他们让各国立法机关和政府在应该对全球变暖采取坚决措施时犹豫不决,彻底使美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无所作为,并先后退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这些都最终导致应对气候危机上的时间拖延,为石化产业的持续利益奠定基础,并为产业转型赢取时间。而全球民众在极端高温、洪涝、风暴、山火和其他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中死亡和遭受损失,他们通通视而不见。这些学者的“理性”(冷漠)可见一斑。
现代社会知识庞杂,即使在某一专业领域也越分越细,量子力学和气候科学,二者距离较远,二者都需要研究人员用一生时间不断求索,在一个领域达到极高的造诣并不能保证在其他领域的认知超过普通人。就像是医生,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从身体到精神,专业科室极其多,看病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得找对科室。
对于公众而言,面对声名显赫人士的言论,尤其是在其本人专业以外的言论,还是要有所警惕。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区分不同的专业领域,由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才是理性的选择,把心脏手术交给心脏科大夫来做,而不是交给牙科大夫,才是保命的第一步。
诺奖得主虽然光环耀眼,但在专业领域之外,也是凡人。
漠视极端灾害的影响,对民众的苦难缺乏同情心和共情,这是这些学者们可怜之处。
        科学从来不是冰冷的,真正的科学充满了温度。

Copyright@2015-2025 早泄网 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