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吃甘蔗要防中毒
近日,浙江宁波的王女士经历了一场令人心悸的甘蔗中毒事件。仅仅吃了一根红心甘蔗后,王女士便出现了恶心呕吐、胸痛的症状,被诊断为霉变甘蔗重度中毒。这样的新闻令人不禁疑惑,为何在甘蔗收获的季节,总有一些人因食用甘蔗而陷入险境?
甘蔗作为全球重要的糖料作物,在中国却常被当作水果食用。每年中秋时节,甘蔗的收获季节便悄然而至,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清明前后。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清明蔗毒过蛇”,这真的是吓唬人吗?实际上,甘蔗中毒是一种罕见却极度危险的现象,每年都有不少人因此中毒甚至失去生命。尤其在北方地区,每年的2月至4月,甘蔗中毒事件频繁发生,民间传说并非虚言。
甘蔗在收获后,经过捆扎运输到北方市场的过程中,由于环境阴暗潮湿、通风不畅等因素,霉菌开始侵袭甘蔗内部。这些霉菌会产生一种强大的中枢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它的毒性极强,人体吸收迅速,食用霉变甘蔗的人可能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出现反应,绝大多数人在2小时内发作。
对于甘蔗中毒的成因,科学家们早已深入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揭示了导致中毒的真正元凶甘蔗节菱孢霉。这种霉菌在甘蔗种植园中普遍存在,即使甘蔗身上也可能携带,但并不导致中毒。
轻度甘蔗中毒的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普通食物中毒的表现。重度中毒的患者会出现更为严重的病症,如抽搐、惊厥、翻白眼、僵直等。由于目前没有特效的解物,主要通过补充电解质等支持疗法进行治疗。尽管如此,中毒的死亡率仍高达10%左右。轻度中毒患者通常能够康复,不留后遗症,但重度幸存患者往往面临残疾的困扰。
识别霉变甘蔗其实非常简单。霉变甘蔗的外表通常会有明显的霉斑,尤其是根部的生霉迹象更为显著。切开后,甘蔗内部可能呈现褐色或红色,有时还能看到毛茸茸的菌丝。霉变甘蔗的味道会有明显的酒气,口感发酸,这是霉菌发酵糖分的缘故。在购买甘蔗或甘蔗汁时,一定要留意其外观和口感,霉变或异常的甘蔗千万不要购买和食用,特别是在北方春季。
街头摊贩现榨的甘蔗汁虽然看似诱人,但由于其制作环境通常不卫生,且无法确保甘蔗是否安全无毒,因此最好不要购买。保护自己的健康,从选择安全的食品开始。